SEO策略

关键词覆盖、索引量、排名、点击率、转化率

关于工作增速的观点杂烩

indiepop2017-06-26 10:56:330℃

 本文的许多观点,都是想单独成文,无奈阐述起来费时,人又太懒,一拖再拖。不如先简单点写出些重要观点,但愿能对于读者有些许启发,大多是工作相关,不乏些人生感悟。

1.

我本科退学,大学里几乎没听过课,文化程度怕是比不过多数大专生。最近愈发体会,少学了些东西还是蛮麻烦的,对于复杂的现成知识,我学习起来太乏力。

学校教的主要是学习知识的方法,其次才是知识本身。

当初退学时有个辅导员来开导,当然绝大多数说的并不喜欢,却记住了这么一句。隔的时间越长,越觉得确实如此。

多学些东西还是好的,不管它本身看着有没有用。

2.

不过哪怕我学得少了,工作多年之后倒是不差。认识些许个清华北大出身的,我也至少比其中过半的来得好了。

先天的智商上,至少比起名校的平均水平我没有优势;

学习中的努力上,我差极大一截;

工作中的努力上,这个我天生懒散我也比较无奈;

背景上,那是什么东西?

于我,没有可依赖的坚实基础,也不想把自己的人生全都投入到工作中去,因此,我如果走常人走的路,又想得到可观的收益,是不可行的。

我始终遵循着一些个重要的原则,来保持我的增速。

有些许观点,我或许一开始就由于还算靠谱的直觉,用上了这些观点;又或许是后来逐步总结出这些观点,才不断遵循。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,一想就明白,落实起来也至少不难。

「大道至简」

很简单的四个字,但很万能。

但,既然一个道理它很「简单」,别人为什么不知道?或知道了却未曾重视?

——世人总是急于求成又懈怠思考,少有人从本质出发思考问题。

3.

谈入行。

对于股市,牛市里面中年大妈都能赚,熊市里面专业的没准都得赔。趁势,这是非常关键的,一个行业大蛋糕的增速,有时可能远远快于个人所能及的自我增速。

值得选择的行业至少以我所见只有两个:互联网、金融

前者引领科技带领时代,后者直接和钱挂钩。因此无疑都是理想的。且这两个行业的价值,在目前已是无需置疑的——人均收入显著最高的两个行业。北京的互联网环境,工作几年后上万的月薪属于比较起步的。

科研收入次之,看着可能还算有价值,但科研前面所需的前期学习成本,至少比起互联网高得太多;房地产是赚钱,却至少对于打工阶段未必适合,想想房产中介的薪资。

人类的科技发展趋势,大体上是走着追逐更高效率的方向的。因此如果说这些年很火的VR的未来还相对不明朗,提高人类效率的人工智能却是毫无疑问的趋势,也可能会是未来较长时间的核心发展趋势。但它们一般也被归到互联网这一大类下。

互联网和金融之间,互联网又有门槛低的特性。因此我工作多年发展至此,虽需要真诚的感谢些许贵人,但真正不可或缺的,是互联网这个行业。

没它我一无所有。

4.

谈增速。

起点低不是关键问题,增速如果快了,才能保证最后到达的成绩可观。一个简单可衡量的指标是:每年的收入增长比例是多少?

考虑到通货膨胀,我认为至少在互联网行业,30%的每年收入增长速度,是至少应该在30岁前自身学习能力还没显著衰退时,应该保持的。

(省的做数学题:30%每年的固定增速,意味着如果23岁大学毕业5000月薪,30岁差不多达到30000月薪)

互联网的通常行情(未必很客观,权当参考):

1)平均两年跳槽一次

2)平均HR肯给合适的跳槽者30%的薪资涨幅

那么差不多前面一半的增速目标是较容易达成的。只要别不跳槽(这在互联网怪圈下一般行不通),也别不敢要薪资,主要遵循这两点原则即可。

此外的部分:

一方面,可以努力让自己在下家公司看来是更优秀的跳槽者,大多数人懒,这事并不难;

另一方面,可以拓展一些工作外收入,大多数人懒,这事还是不难。

30%的每年增速挺合理的。

当然在互联网行业,100%的每年增长速度也绝非不可能。虽然绝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达不到这增速,或至少没法稳定这样的增速,但仍然,在一定级别的圈子里,会发现这是不算太罕见的事情。我接近这样的增速,却不乏能看到些更领先于我的人。

增速上面,其实还有个问题,天花板。许多互联网职业,如运营、营销等,小几十万的年薪已开始接近于行业顶峰,行政、设计等的天花板更低,而通常产品、技术等的天花板相对比较高一些。

一开始相对优先选择天花板高的职业,是需要考虑的之一;拓展全职工作外的收入,或者选择自由职业/创业,亦是突破全职薪资天花板的常见路径。看明白天花板,并且在到达天花板之前就提前准备,也是维持中后期增速的关键点之一。

5.

谈机遇。

30%以上的每年收入增速,通常要靠点「机遇」。机遇一般都是别人带来的,说起来也可以算托别人的福。

首先,一定需要明确的是,靠人相助是合理的且必须的。这里涉及到一个要了许多人的命的思维误区:万事靠自己,才是自己的成功。

人类这种动物,脑子上比其它动物发达不了太多。如果把一个什么都没学过的小孩丢到原始森林,能活下来就是绝对万幸,但终其一生,能不能学会生火都是很大的问题,发明推车什么的基本无缘。

人类的特殊之处,就是有语言能力,可以互相沟通,得到对方的协助。其实哪怕说看书,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在依赖他人。依赖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如果不存在它就没什么社会发展之说,人类也只不过一群普通动物。

那为什么我们有点反感「依赖他人」?

常见其一,有时有些人利用了他人,对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;

常见其二,依赖他人则事情不全是自己可控,存在更多不确定性。

对于第一点,再简单不过,彼此协助,双赢即可;

对于第二点,在双赢基础上,双方合作时自己会把握更多的主动权,也就减少了合作的不确定性。

因此不要惧怕受人恩惠,对应有应该的回馈就好。(或心理上有莫名的坎,就额外多的回馈,总之不是自我催眠什么「靠自己」)

然后,再谈如何「找机遇」。

不该什么事都靠一个「机遇」,这也是降低依赖他人的不确定性的核心关键点之一。投资要分散资金从而分散风险,其它事也不例外。

「机遇」绝非单纯的「运气」。当我们确定想要更多「机遇」时,就需要有意识去寻找更多。

每一个来自他人的重要帮助,都是小概率事件。大多时间双方理念或目标不合,就算工作上的双方很谈得来,然后很可能又不在一个城市,等等等等情况。

要把「机遇」这事变得不是那么听天由命,就应该用大量的小概率事件,以保证最终大概率达到期望结果。而非过度指望于个别的中等概率事件,往往对于这种,人们本能会觉得,这事看着靠谱,就投入格外多的精力,最后一旦不如预期,全盘尽损。

那什么叫做大量的小概率事件?马路上给人塞传单能算是;我如果向中国十几亿人都去借一次钱,我少说也能借到一百万。这里的问题在于,如果自己主动去寻找小概率事件,太费力,因此压根不可行或成果不佳。

因此要被动去等小概率事件,让「机遇」自动找上门来。

如何做到?像是到一定级别之后的打工者,从不需要自己去各家公司投简历,最多到一些猎头网站(如猎聘)更新一下简历,各家猎头在有理想职位的时候,就会主动来找了。当然前提是得到一定级别,但也未必太高,这年头许多猎头趋于低端,中层管理级别的往往也是猎头来联系了。但许多中层管理级别的人,未必有可以靠猎头的意识。

又如在网上打响自己的知名度,尤其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领域,知乎是个很理想的平台。当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现给别人看之后,就会有人来联系,偶尔可能会有优秀的机遇。除此之外,其他积累相对不多,完全靠知乎平台月入数万的人,我也知道一些。

展现自己,而非「投递」自己,是让机遇自动找过来的核心。

机遇相关的写多了,后面其它内容简短些写。但是,机遇确实是最重要的。

如果让我只总结一条最关键的职业

经验:快速发展基本靠机遇,且机遇是可控的。

6.

谈止损。

赌徒输光了钱,是觉得已经输了这么多运气该会好起来,不然前面的就白输了;

许多人执着于一份不理想的工作,是觉得持续下去总能熬出头,不然前面的活就白干了。

殊不知后面的钱也是白输的,后面的活也是白干的。如果现在做一件事情,而这件事对未来毫无帮助,无论「你」多想做它,记得替「未来的你」多考虑一下。

《孙子兵法》核心观点之一,先胜后战。百胜之将,都奉行一条:战无胜算,不如不战。当初见到这观点以后,不能更加认同。

输一场战争,和输光所有积蓄,也和浪费几年人生类似的,都是极其严重的损失。如果没有近乎十足的把握,就是把后面全输了。

哪怕节奏慢一点,靠多个机遇来分摊风险,相对于偶尔突然翻倍的增速更加追求长期稳定的增速,这样,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
若进一步增长再好不过,人生圆满;若不再增长略带遗憾,但人生也绝不糟糕。

我见过许多创业者,早期创业者直至创业极其成功的。绝大多数创业都死了,活得好的少数。活得好的里面,大多创始人创业前都有不错基础,不少已财务自由。

他们创业,我觉得很正常,找点有意义的事做罢了,全输了还是财务自由着,人生照样过。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,所以财务自由后才创业。有着想明白这些问题的能力,也因此相对容易做得出事情。

而家庭无背景自己无基础的人创业,全部投入进去,那我是万万不能理解的。没有思考自己人生的能力,也因此十个创业九个死。(也可能十个吧)

7.

谈知识。

以上内容,如果你能找出不止一两个观点较有启发(但愿我没总结的太烂),那么我认为,可能在拼命工作/学习之前,可能适合先去想透彻一些类似的原则问题。这些工作与处世的原则,是无时无刻不以它们为指导的。

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,可能有限的很。但所幸的是,这可能是迄今对于知识最好的时代。

有了互联网以后,知识的传播大大的便捷了,但某种程度还是和以前一样,甚至说比以前更惨的是,知识显得更零散了。在海量的知识中,我们不知道去汲取哪些更为合适。

但是,现在有了知乎、在行这样的知识网站。且拥有投票机制进行筛选,筛选出比较专业的人来。在知乎上面,看专业的人已经分享出来的知识;到在行上面,和专业的人当面去聊去问。

至少不夸张的说,如果我入行时候,有「在行」,且遇到个像我现在专业能力相当的人(我现在七年行业经验),客观真诚的哪怕指导一两小时,可以省下绝不止一两年,可能可以省三五年的,每天数小时的学习绕弯路。

和我所做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的,多数行业估计找一个人也帮不到省三五年的时间。但大部分行业,只要找到一个行业经验顶级的人给分享经验,给刚入行的人省下头两三年内的一半时间,至少我直觉上认为是基本都能做到的。

*

这篇文章写的随性,各个观点比较乱。有机会再把一些观点深入阐述。

上一篇:思考问题的方式

上一篇:职业发展和具体工作的「抓重点」

文章下方广告位

网友评论